《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4)
来源: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
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
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33页
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这一点决不能动摇,决不能后退。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推广防灾减灾和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53页
我国粮食实现了“十连增”,但粮食增产面临的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连续增长空间并不大。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千万不能突破,也不能变通突破。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搞占补平衡不能把好地都占了,用劣地、坡地、生地来滥竽充数,最终账面上是平衡了,但耕地质量是大大亏空了。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笫60页
推进城镇化不一定都要连成片,可以跨出去,搞串联式、卫星城式的发展,连成片就势必占用大量经过长期努力好不容易建设形成的高产农田。最好的农田往往都在郊区,都是投入最多的,把它们都变成城区了,还要再花钱去建设高产农田,要花多少钱啊,有没有算过账!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60页
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土地,农业现代化要保证土地数量和质量。现在的问题是,在一些地方工业化、城镇化压倒了农业现代化,打败了农业现代化。在这个问题上博弈时,一些地方输的往往是大量良田,赢的是工业化、城镇化,而且很多人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因为土地一转让每亩可以产生几百万、上千万元的利润,在自己这一任中就能体现出效益来,而种地种一百年也没有这样的效益,有人就会想,凭什么要用这些地搞农业?以后要有硬杠杠,有些农业用地是不能动的、硬性的,在这个前提下再来考虑城镇化规划,要避开这些农业用地。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61页
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62页
解决建设用地粗放利用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序进行探索。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62页
目前,各地区都在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这有利于改变一些地方农村土地过于分散的状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防止土地用途发生根本性变化,造成农村贫富差距过大。也不要以土地改革、城乡一体化之名,行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之实,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不能干。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62-63页
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关于耕地问题,我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集中讲了,这里要再强调一下。在这个问题上,反复敲敲警钟,没有坏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75页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尽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耕地数字有所增加,形成了账面数字的变化,但实际耕地还是那么多。这些耕地都在耕种,并没有闲着。调查的统计,土地数量增加了,并不等于产能增加了。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还要提出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极而言之,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75-76页
这些年,工业化、城镇化占用了大量耕地,虽说国家对耕地有占补平衡的法律规定,但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等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花了很大代价建成的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也被成片占用。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你在城郊占了一亩高产田,然后到山沟里平整一块地用作占补平衡,这两块地能一样吗?质量相差甚远,这样的一亩地甚至二亩地不能顶一亩高产田用啊!这不是“狸猫换太子”吗?在耕地占补平衡上玩虚的是很危险的,总有一天会出事。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76页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字,我国水田和水浇地只有四亿九千五百万和四亿二千一百万亩,合在一起不到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却提供了七成以上的粮食和八成以上的主要经济作物。水田和水浇地是我们的保命田。近十几年来,仅东南沿海五省的水田面积就减少了一千七百九十八万亩,相当于减掉了一个福建省的全部水田面积。这样的“占补平衡”必须下决心改变。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