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 (23)
来源: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有关部门要做好工作,确保节日期间市场供应充裕,质量安全可靠,让群众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二〇二〇年春节前夕赴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20年1月19日-21日),《人民日报》2020年1月22日
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避免因确诊病例增多、生活物资供应紧张等引发群众恐慌,带来次生“灾害”。要确保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积极组织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采取措施保证运送生活必需品的车辆顺利通行。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2020年2月3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42页
要做好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工作,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支撑。各地要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抓好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组织,对武汉等重点城市要组织力量加大调运投放。要加强产销衔接,充分发挥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作用,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要畅通运输通道,落实好“绿色通道”等政策,坚决纠正各类“硬阻断”交通行为。要做好煤电油气等运输供应,切实保障生活用能需求。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各地要组织好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
——《疫情防控是目前的头等大事》(2020年2月12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64-65页
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现在,春耕备耕已从南到北陆续展开。要抓紧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适时开展春播。即使是疫情最重的湖北和疫情较重的省份,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场所大多在田间野外,一些不合理限制要取消,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2月23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40-441页
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疫情直接影响居民收入,再叠加物价上涨因素,部分群众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可能增多。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副食品供应。要密切关注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调度,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2月23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41页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要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要做好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控,保障农业安全。要加快发展生猪生产,切实解决面临的困难,确保实现恢复生产目标。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2020年2月24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98-299页
要充分考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密切监测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保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畅通“最后一公里”。
——《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2020年3月10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71页
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春季农业生产正由南向北全面展开,要抓紧组织好春管春播,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加快把支农政策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加强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非洲沙漠蝗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气象灾害防范,确保夏粮丰收。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讲话》(2020年3月27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36页
要抓紧抓实农业、畜牧业生产,确保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确保农民的“钱袋子”富足殷实。
——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2020年3月29日-4月1日),《人民日报》2020年4月2日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六保”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做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同时,要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
——《科学分析形势,形成新发展格局》(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53页
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要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科学分析形势,形成新发展格局》(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54页
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
——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2020年9月16日-18日),《人民日报》2020年9月19日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明显向主产区集中,这有其合理性,但集中过度也会带来风险。如果各地都只想吃饭不想种粮、只想吃肉不想养猪,那谁来保供给!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此乃国之大者!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长期以来,产粮大省、大市、大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表扬。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奖补力度,决不能让重农抓粮吃亏!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9-10页
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继续落实“菜篮子”“米袋子”责任制。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压实责任,出现问题要及时问责、终身问责,确保粮食安全兹事体大,是国之大者。
——在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的指示(2021年4月27日)
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十八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要真正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
——《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2021年12月),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327页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的祝贺和慰问(2022年9月),《人民日报》2022年9月23日
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衡量一个地方领导干部得不得力、合不合格,可不仅仅看GDP、能不能抓上几个项目,更主要看是否按照党中央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局部服从整体,把粮食安全这类党中央交办的大事要事办好办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很明确,现在关键是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责任扛起来。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12月23日),《求是》杂志2023年第6期